在人城互动中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
■王世福 易智康 练东鑫
城市文化由人民所创造,以人民为受众,在人民中传播。广州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市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培育文化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人城互动的文化积淀和内涵发展。
市民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
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文化的代表者和传播者,推动着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责任感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
在市民中培育文化品牌口碑。成功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要通过市民的口碑培育与主动传播。只有在市民的高度认同、积极参与、互动传播下,才能在新时代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广州应把握时代脉搏,转变文化品牌的塑造思路,构建以市民为主体的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参与机制,以全民共建共享的城市文化叙事方式,开展有广泛影响力的、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城市公共活动,将文化品牌融入市民的文化生活,形成“文化体验—分享传播—互动创造”的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循环。
在市民中寻找文化活力亮点。持续的城市文化活力激发,离不开市民的生活场景营造与日常体验。活力的根源在于城市的记忆与情感,在于市民生活中愉悦的人文体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触发共情,带来获得感、认同感。今年中秋节,光孝路的灯笼摊档、大岭村的中秋游园、永庆坊的“岭南奇妙游”活动,成为了许多市民节日记忆的一部分。这些真实的场景,在互动传播的叠加下,构筑起丰富并极具活力的广州文化形象。广州建设文化强市,需要充分挖掘并凸显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力亮点,寻回传统文化中的共同记忆,体现岭南文化中心的城市形象。
名城为文化出新出彩赋能
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建城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孕育了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岭南基因,历史城区、特色街道与云山珠水、新城中轴等构成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场景,是城市文化创新创造、交互传播的发生器和培养皿。
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出新出彩。历史城区记录着广州文化脉络的演变和发展,是连结市民精神情感和海外华人岭南乡愁的空间场所,是广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历史城区的文化复兴,彰显老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是出新出彩的重要举措。广州要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搭建基于遗产保护的城市文化赋能平台,积累“绣花”功夫修缮历史建筑的广州经验,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创意产业,为老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要将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代化、未来式的演绎与活化,创新历史名城的文化引领力。
在文化地标塑造运维中出新出彩。城市文化地标是展现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广州拥有岭南文化摇篮的珠江两岸,有代表卓越全球城市面貌的新城市中轴线,还有恩宁路、海珠广场等大量代表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场所,迎春花市、珠江夜游等已成为知名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广州要通过创新性、综合性的城市策划运维,营建更多的新地标并拓展地标体系承载文化活动、创新文化体验的平台价值。
在人文湾区文化凝聚上出新出彩。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在历史传统以及近现代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关键历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化关联,传统村落、海防遗址、革命史迹、改革开放等文化印记反映着共同的大湾区人文内涵。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需要进一步强化大湾区文化枢纽作用,依托同根同源的情感依恋,挖掘共同的文化线索,推动各城市在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上的融合,通过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的联动合作,共享共同的文化积淀与创新成果。要以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文化场景,促进大湾区民众的文化共鸣。
构筑人城互动的岭南文化中心区
文化强市建设,要紧紧围绕“人”的主体,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既在高雅的艺术殿堂内,也在市井的烟火气中;既依靠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引领,也体现在每一位市民的创意生活中。市民既是广州城市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共享城市文化成果的受众。文化强市,必然是人与城市共荣发展的结果,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个体、对城市、对区域产生深刻的文化影响。
文化强市建设,需以城市为载体,通过营造城市场景为传承创新赋能,让城市文化在人与城的日常互动、实践、传播中获得不竭的生命力,不断迸发、积淀新的文化成果。美好的城市文化场景是最能共情、最有力度的文化呈现方式,依托数字技术,城市文化场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记忆之中。无数的网络直播镜头、朋友圈打卡、网络互动,共同构筑起新时代的城市意象。
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应培育更多、更优质的文化场景,包容更多元的文化创新要素,打造更有文化活力、文化自信的人文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州肩负传承岭南历史文化、创新湾区文化凝聚的新使命,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历史文化,创新当代文化,引领未来文化,积极拥抱全媒体的时代潮流,以文化人、以文兴城,在人与城的互动作用下促进人的进步与城的发展。以民为体、以城赋能,广州通过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将构筑起有情感、有记忆、有乡愁的岭南文化精神家园,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与持续动能。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
- 上一篇:
高标准打造
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 下一篇:
以价值为导向
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