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时评
城市的“本来”,我们的“未来”
![]() |
请扫二维码 观看南方视评 |
段思午
11月17日,2022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开幕式在禅城石湾举行。
作为国内少有的、以“陶瓷”“创意”为关键词的“国字号”活动,本届陶创周选择了“本来与未来——让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活起来 预见·美陶湾”作为主题。成为陶创周主场的美陶湾同时也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中国的美陶湾,世界的美陶湾。
这场文化盛会背后,映照出禅城的“城市哲学”。
哲学要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
那么,禅城这座城市的“本来”是什么?
许多人会说,禅城的“本来”是“石湾瓦,甲天下”的精湛手工和匠人精神,是“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状元之地,是“未有吉庆,先有琼花”的粤剧发端……
这些都没错,但都不够全面。
中国“文化”一词的起源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马克思说,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
从这个意义出发,作为千年佛山万亿城央,禅城的“本来”是“人”。而城市的“未来”,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一是以人为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制陶盛水载物,到瓦脊泥塑,再到现代建陶陶艺,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这种向往依然是禅城广大干部群众的追求。
二是以城为体。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通过包括美陶湾在内的城市建设,禅城可以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遇,更高的公共服务水平,更好的精神生活条件,塑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格调。
三是以产为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陶创周开幕式上,总投资额超11亿元的6个载体项目签约,一批高水平项目将给美陶湾和禅城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以文为核。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佛山和禅城正推动陶艺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又一次生动基层实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禅城“城市哲学”的要义所在。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找寻到禅城千年的城市“本来”,也在期待光辉灿烂的“未来”。
禅城一定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过程中,贡献更多“禅城力量”,创造更多“禅城样本”,彰显更多“禅城价值”。
这个“未来”,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未来”。
- 下一篇:
到世界美陶湾 看中国陶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