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从化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探索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新模式
夏日炎炎,在广州从化区的中塘实验基地,3万亩丝苗香稻即将进入收割季。这段时间,华南农业大学(下称“华农”)农学院博士生彭立功和同学们格外忙碌,往返于稻田和实验室,开展采样检测。
他们所属的华农水稻栽培与产业化团队,在知名香稻专家、华农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教授的带领下,应用香稻增香增产关键技术,让从化香米从传统生产方式迈向绿色化、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高端化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1年以来,华农与广州市从化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探索出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新模式,结出了累累硕果。2022年10月,从化区成功入选全国百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助力从化香米增香增产增收
坐落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从化区,全年气候温和、阳光雨量充沛,拥有种植高品质香米的适宜环境。
香米的“香”是灵魂,也是“卖点”。“香米售价比普通米高2—3倍,我国每年进口泰国等地香米1000亿元。”唐湘如说,如果在广东培育好香米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进口香米。
但国内生产的传统香米,香气不如泰国香米浓,且在同一地区连续种植同一香稻品种,还面临香气下降、产量低、高端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差等难题。
为解决从化香米产业难题,华农大兴调查研究,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涵盖智慧农机、水稻育种栽培、病害防治、增香富硒、加工和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带着问题研究,带着成果走向田间地头,让传统水稻产业焕发新机。
早在2020年,华农就牵头成立了从化香米产业研究院,并建设了广东从化香米科技小院。其中,唐湘如带领团队,将香稻增香增产的关键技术及模式,进行全产业链应用推广。
从水稻播种、育苗到水稻不同生长期,再到收获储藏加工……专家和研究生们常驻田间地头,为企业和农户全程保驾护航。如今,团队在从化种植了3万多亩“示范田”,丝苗米增香15%以上、增产12%以上,双季香稻创造了亩产1300公斤的高产纪录。
“我们的香米比泰国香米还香浓,每斤最高能卖到40元,帮助农户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唐湘如高兴地说,自己投身农业的愿望,就是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并能提高种粮效益和积极性。
如今,唐湘如还计划在今年两季稻谷收完后,在稻田应用早熟油菜栽培技术,可实现每亩增收600—800元。并且,这一模式全程可使用水稻栽培机械,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派出41支农技“轻骑兵”
蹲点服务
从化香米产业的发展是华农与从化共建农业科技先行县其中一个代表性成果。包括从化香米产业研究院在内,校地已共建技术服务产业研究院10个,涵盖了从化丝苗米、花卉、荔枝、蛋鸡等从化主导农业及特色产业——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突破花卉育种瓶颈,校企联合选育的多肉植物新品种“翡翠”圆筒仙人掌和“锦山”仙人柱通过省级评定,成功创建广州第一家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华农助力从化打造省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文化博览园,“华农—从化荔枝品种资源圃”收集荔枝品种100余个,带动周边区县种植超2万亩,助力农户增收约3亿元;
为蛋鸡产业园提供蛋鸡饲料配方优化、无抗养殖、疫病综合防控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构建了全过程质量监控与可追溯性管理体系,助力从化供港鸡蛋自营出口实现“零突破”……
“我们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努力发挥好农业院校特色优势,为建设农业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我们正奋力探索驻派专家、培训人才,乡村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华农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从化共建农业科技先行县以来,学校组建了41支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在从化蹲点服务,精准对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华农已经派驻到从化巡回指导的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轻骑兵”等科技人员2000人次以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4家和家庭农场130家,数量在县区级位居广东省前列。
此外,华农还组建了由广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谢青梅等专家带队的主导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队9支共100多人,其中43名专家长期蹲点从化,两年来为从化区培养种养大户科技人才超过3万人次。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 上一篇:
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
- 下一篇:
上半年中国GDP比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