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造业当家,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周权雄
7月19日,省委常委会在广州市调研并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专题研究广州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推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会议强调,要迸发强劲发展动能,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抓住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这个关键,切实提升辐射带动力。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广州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构筑广州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基础和支撑。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东省会城市,必须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近年来,广州抢抓国家、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制定实施系列扶持政策,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一是制造业规模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制造业加速向高级化方向优化升级。二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二位,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企业增量居全国首位。三是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明显,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领先全国。四是重点领域在全国争创示范,广州在一线城市中率先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级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成功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和“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国际经验表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从而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清醒,充分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提升现代产业比重
提升现代产业比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抓手。要立足广州制造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及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汽车、电子、石化等重点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积极实施“穗芯”工程、“智造”工程、“智行”工程、“新药”工程,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支柱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行动,大力发展量子科技、区块链、纳米科技等前沿产业,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抢占未来产业与科技发展制高点。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链群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要紧抓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广州路径”,将广州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自主创新成果优势。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水平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完善产业基础和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教育培养体制、科研成果转化体制,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和干事创业环境。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点做好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鼓励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积极承担和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打造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保障,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强化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链主企业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细分行业专业孵化器等,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核心区,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贯通全市重要产业平台节点,强化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开发区—省特色产业园—市区重点产业园区—村级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支撑作用,塑造“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极、多园支撑”的空间新格局。统筹优化重点平台和园区主导产业布局,完善行业服务、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设施,着力打造要素可及、资源共享、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
深化制造业开放合作
开放合作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开放合作,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广州制造融入全球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广深战略合作,联动佛山共建广佛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合作交流,携手打造以珠江东西两岸为重点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创建穗港澳产业合作示范区。统筹推进“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引导广州优势制造企业在国内布局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更广范围的功能互补、梯度发展、协调共进的产业布局体系。以本土跨国公司为枢纽,加大“走出去”力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供应链体系,构建以我为核心的产业链国际新循环。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究”(18CJL028)阶段性成果
- 上一篇:
树立“陆海共建+工农互促”的大食物观
- 下一篇:
思政课教师必须
坚守讲台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