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爆专家汪海泉:
他的课程只有零分和满分
上过汪海泉反爆炸课的学员们都知道,汪海泉的课结业时只有两个分数——零分或者满分。
“排爆只有100%的成功,否则就是失败,一切归零。”作为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兵种训练系工兵教研室主任,汪海泉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一脚踏在人间,一脚踩在地狱,对于我们而言,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排爆专家▶▷
成功排除爆炸物和炸弹上百枚
排爆是一项极其高危复杂的工作,并不像影视剧中描写的“剪红线还是剪蓝线”那么简单。现实工作中,汪海泉为了这份“红与蓝的抉择”,随时都要奔赴“战场”……
有一年,福建莆田某地发现不明爆炸物。但爆炸物并非常规装置,而是由炮弹改装的触发型爆炸物,与剪“红蓝线”相比,难度更大、危险性更高。
“让院校的汪海泉过来行不行?”当时,军地反爆炸专业人才紧缺,汪海泉临危受命。通过观察,汪海泉判断,爆炸物经过人为改装后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触发引爆。
但很快,来不及半点犹豫的汪海泉毅然决然走向了“战场”。只见他一手保持爆炸物平稳,一手用排爆刀一点点旋转。他深吸一口气,手上的动作轻缓而坚定,如庖丁解牛般……半个小时过去,危险被彻底排除。
现场一片喝彩声。“以为是学院派,原来是实战派,这名教员有本事!”汪海泉一战成名。
这样的场面,汪海泉早已“习以为常”。部队院校常有各类废弃遗留爆炸危险品和炮兵实弹射击中的未爆弹,作为排爆专家,汪海泉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销毁任务,仅2017年,他就排除了12枚迫击炮炮弹。
身穿60多斤重的排爆服,头发凌乱不堪,双手无力地托着防爆头盔,脸被汗水泡得发皱……没有胜利的喜悦、没有威武的英姿,却真实定格了汪海泉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情形。“我们这个工作,干好了,默默无闻,干不好,‘惊天动地’。”汪海泉说。
如今,汪海泉已成功排除各种爆炸物和炸弹百余枚。因为业务精熟,汪海泉多次代表学院为地方公安部门培训排爆手,多次受公安部邀请参加专业研讨活动。2016年,汪海泉参加第七届国际反恐防爆技术研讨会并代表中国军方进行专业演讲,还作为中国代表队成员赴法国巴黎参加排爆交流活动。
为战育人▶▷
开展“真炸弹,少装药”
对抗排爆训练法
2000年汪海泉考入军校,正式开启军旅生涯,之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便一直从事各类爆炸物、可疑物排除及教学工作。
为了提升教学能力,他想了不少好办法。传统排爆演练,多使用蜂鸣器发出急促声音,来模拟排爆失败后,炸弹“爆炸”的场景。汪海泉则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真炸弹,少装药”的对抗排爆训练方法,学员排爆失败后,填装了微少炸药的“炸弹”会真的爆炸,产生的烟雾、火光,给学员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20多年来,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大批专业排爆人才被输送到部队,所带学员出色完成各类实战排爆任务,其中3人获一等功、13人获二等功。
这些年,汪海泉不断将多年的实战经验转化成贴近实战的教学方法,主编武警部队统编教材3本,主编学院自编教材3本、参编45本,发表专业学术文章60余篇。他曾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科研成果获武警部队级以上成果奖;在教学岗位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优秀教师5次、参加教学比赛成绩均获三等奖以上;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经历一次次红与蓝的生死抉择,汪海泉早已和这项事业深深融为一体。“所以我很感激上天,让我用生命去保护生命……”
南方日报记者 汪棹桴
见习记者 苏韵桦
- 上一篇:
天气晴好
户外运动忙
- 下一篇:
粤高校197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