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1769.84亿元,同比增长4.2%
城市活力迅速回归 内生动能稳定恢复
10月28日,广州“三季报”出炉: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1769.84亿元,同比增长4.2%。
细分维度中,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回升至9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7.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0%……一组组“小数据”,折射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
在前三季度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生产需求回稳向好、新兴动能持续发力的共同作用下,城市活力迅速回归,内生动能稳定恢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积蓄。同样必须注意的是,在高质量发展必经的转型换挡道路上,广州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问题,又蕴含转变方式、优化结构、积势蓄能的积极变化。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动能转换的内部压力,广州始终坚持以定力应变量、以稳定促发展、以改革添活力。
第四季度,冲刺年度经济发展“收官战”,广州全力以赴!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吴雨伦 钟晓宇 郭苏莹 黄楚旋 黄舒旻
统筹:陈思勤 黄舒旻
广货上新 工业生产“电力十足”
经济引擎高速运转,城市机能的活跃度直观反映在用电量数据中。今年1—9月,广州全社会用电量92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0%;其中工业用电量350.06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03%,制造业用电量277.37亿千瓦时,同比上升2.85%。
电力“涨起来”,折射出工业制造业的企稳回暖的势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但降幅比1—8月收窄0.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逐步企稳。
广州工业制造延续恢复态势,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成为新力量。
走进广汽埃安工厂总装车间,机器手臂来回舞动,工人有序忙碌,每53秒下线一台车。汽车生产忙,电力供应足。今年以来,从110千伏明经变电站顺利投产到广汽因湃电池厂供用电工程20天送电投产,广汽智联新能源产业园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也不断满足。
用电需求大增,反映了生产节拍加快。来自新能源车的销售数据是十分有力的证明。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多功能乘用车(MPV)产出较好,实现产量分别增长1.1倍和26.3%。
1—9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350986辆,同比增长93%。在车市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广汽埃安不仅跑出了狂奔势头,还造出了中国首部超跑。
“中国超跑,昊铂造出来了!”在广汽埃安总经理、昊铂品牌主理人古惠南看来,正是因为研发、智造、供应链、营销服务以及体制机制走在行业前列,厚积薄发,才结束了中国无国产超跑的历史。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更是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广州全市拥有12家整车制造企业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贸易企业,完善的产业生态保持了发展韧性,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形势下也能“西边不亮东边亮”,让人看到新希望。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42.4%、40.3%、31.1%和14.7%。此外,剔除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影响后,其他医药制造业增长较好,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0%。
工业回暖,也离不开传统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强韧性,都市消费品制造增势良好,背后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活力。
“我们任何一个订单都是即时生产。”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耀军表示,该公司实现了从橱柜单品转向全屋定制的巨大转变,改变之大可以用“阵痛”来形容。但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家居行业整体市场环境较为低迷的大环境下,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43亿元,逆势增长实属不易。
前三季度,广州都市消费品制造增势良好,数据颇为亮眼。智能化家居、健康休闲用品等都市消费品制造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家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营养保健食品、运动服装等产品产量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企业主动求变,调查数据显示,广州九成制造业企业表示进行“四化”转型是企业内在需求。但龙头企业有实力,中小企业却面临“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对此,广州也在全国首创提出“四化”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的“四化”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电力涨起来,生产忙起来,制造业热起来。
投资“狂飙” 重大项目刷新进度条
最近,广州几个基建项目的建设正在猛刷“进度条”:
力拔千“吨”,吊机上阵,白云二线市政道路项目上跨广清立交段钢箱梁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白云二线市政道路结构施工正式进入尾声,这意味着项目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轰隆巨响,黑色圆盘转动,右线盾构机破壁,广州地铁十号线天河路至西塱段隧道全部实现贯通,填补广州市中心区轨道空白的“加密线”进度条又进一格;
从北到南,在绿色田野翩然穿梭,宛若游龙画中行,从埔高速一期正式通车,广州中心城区往返从化区和知识城片区预计节省约半小时车程……
今年,广州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全面铺开。尤其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目前已达621公里,排全国第三。不只如此,广州现在还推进多条城际、地铁及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到“十四五”末,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到2035年有望超万亿元。
这样基建的背后少不了大手笔投资的加持。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0%,延续今年以来两位数增长势头,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8.2%。先进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1.5%和1.2倍。
经济马达轰鸣,广州正全速开着“投资”的车,拉动经济闯新路。
9月,广州市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暨立昇科技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开工,预计明年实现量产,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约100亿元;
8月,总投资超263亿元,从化区举行2023年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
7月,广州南沙举行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活动,总投资超1300亿元,54个重大项目开工竣工。
今年初,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提出要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1万亿元。“大目标”背后,是大项目的支撑。
稳增长离不开投资。投资既有利于形成实物工作量,实现经济循环产需衔接、畅通运转,又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而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马达”。
今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共800个,年度计划投资3785亿元。其中正式项目647个,年度计划投资3588亿元;预备项目153个,年度投资计划197亿元。
具体来看,广州基建从“海陆空铁”发力,重大发展平台基建项目向广州东部聚集;产业项目则向“新质”涌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疆拓土;社会民生项目则关注教育,暨南大学番禺校区二期工程等开工,广东实验中学永平校区已完工。
数据表明,涌动的投资热潮不减,释放出国内外资本资源坚定看好、持续加码广州制造业的强烈意愿。1—9月,全市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1%。先进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1.5%和1.2倍。
这样的意愿具象化为源源不断的“新质”动力。
“增芯”封顶,2035年将形成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中试线正式通线,填补了大湾区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中试平台的空白,将加速氮化镓晶圆研制的产业化;南沙将在灵山岛建“芯片大楼”,重点落地以汽车芯片设计企业为代表的芯片研发设计类企业……广州“强芯”动力足,铆着劲儿想成为中国的“芯”选之地。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工厂竣工,将年产6500套氢燃料电池模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鸿基创能瞄准燃料电池的“芯片”膜电极,正不断填补着空白;百济神州广州基地生产的“广州造”抗癌创新药——替雷利珠单抗获批在欧盟上市……布局未来,广州期待投资拉动更多“新质”奔涌。
前三季度,广州新增1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54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24个,大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新兴领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广州热潮也愈发高涨,新增投资项目个数同比分别增长89.5%和1.3倍,产业投资抢抓赛道、迈向高端化的力度不断加大。
乘势而上,雄厚的固投带来百倍信心,成为迈向更高、更新目标的开始,就像不断延伸的交通线网,驶向现代化,驶向美好未来。
出海“弄潮”
“新三样”稳住外贸大盘
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中,广州外贸进出口“成绩单”无疑是其中一抹亮色: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8153.5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4863.5亿元,增长达到18.5%;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6.4%,与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9.4%和32.4%。
外贸增长之力源自哪里?目光聚焦到汇聚珠江东西两岸多条要道的广州港。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9月,广州港累计完成商品汽车出口25.8万辆,同比增长56%。
尽管这一基数还不算太大,但也能看出广州汽车出海的“尖尖角”,以及背后所积蓄的势能。
今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广汽在海外市场都上演了“大事件”:6月底,广汽埃安官宣正式进军泰国市场;8月,首批AION Y Plus车型登船启航;9月,正式进军泰国市场。
无独有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小鹏汽车已于2021年初在荷兰首都设立了欧洲总部,并在挪威、瑞典、丹麦、德国等设立了办事处;去年2月,又首度将“直营+授权”的新零售模式落地欧洲。
连串“出海”的动作均表明,广州汽车的出海事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布局,海外战略呈现出新气象。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港集团累计完成商品汽车出口25.8万辆,同比增长56%,已超过2022年商品车出口总量。
而广州港新沙港口岸是全国首批四大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之一,也是珠江东岸综合枢纽港乃至东南亚滚装出口基地的核心,今年1月至9月,新沙港区累计出口车105848辆,同比增长50%。
汽车滚装运输是广州港重点打造的核心优势之一,通过多年持续努力,目前广州港汽车滚装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汽车作业能力领先全国各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及配套服务功能完善。
而汽车产业又是广州第一大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广州已形成以12家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聚集、不断涌现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并形成了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
目前,广州汽车出口航线网络覆盖中东、东南亚、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作业能力超过300万辆,助力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内陆地区、连通世界的汽车出海大通道。
越来越多的“粤车”,正从广州“登船”,卖向港澳,销往全球。
广州外贸进出口7.4%的增长值,来之不易。要知道,就在今年1—2月,广州出口总额跌幅达到20.6%。
短短几个月,广州做了什么?从细分数据中能够找到答案。
首先是广州“找对了”目标市场。前三季度,广州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6.4%,与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9.4%和32.4%。
其次是“找对了”产品。今年以来,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之内的“新三样”外贸出口企业出海抢订单的积极性愈加高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州海关关区企业共出口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56.1亿元,同比增长89%。
中欧班列运载货物的变化,是广州进出口结构调整的生动案例。
2016年,广州中欧班列初启阶段。近年来,中欧班列出口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除了服装、鞋帽等传统商品保持较高增长外,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也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广州海关监管中欧班列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大幅增长1.8倍,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超过2.1倍。
外贸结构提质升级,在第134届广交会的展区结构布局上也有充分体现。与上届相比,本届广交会机电产品展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约3000个展位,增幅超18%,展出更多创新、高端、智能、绿色产品。
据悉,广州市贸促会正通过与国外工商会和经贸促进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会展、商展、论坛等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不断为广州车企、贸易公司拓宽国际“朋友圈”,为“粤车”擦亮金字招牌。
迈向“顶流”
火到“爆单”的消费热
“广州的热情超乎想象!没想到人这么多,咖啡都做不过来!”这周末,位于海心沙的“咖势”咖啡节上,面对排起长队的市民游客,来自上海的一名咖啡品牌主理人由衷感慨。
10月的广州,仍然很“热”,既有30℃的夏日温度,更有持续攀升的消费热度。
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7.5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7.8%。
一项项释放暖意的指标,一幅幅生机勃发的画面,让广州消费“旺起来”不仅“有数”,更加有“景”。
人潮涌动的“流量”之城,是消费活力的最直观体现。从年初最早释放消费暖意的天河路商圈,到五一、十一“黄金周”的热闹场景,再到广交会的人头攒动,广州走出迈向“顶流”的步伐。
人潮涌,出行忙,市场旺。这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直接感受。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为广州重点商圈客流带来了“爆发式增长”,广州消费市场迎来了人气旺盛的火热场面。据初步统计,长假八天,广州共接待市民游客近1759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超105%。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倍数增长的人气,让广州成为“超级黄金周”里的“掘金大户”。数据显示,“双节”假期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45.8亿元。
升腾的烟火气里,映照着消费信心的不断提振,澎湃着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个新趋势格外引人关注:前三季度,广州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网络餐费同比分别增长11.5%、21.7%,网上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4.8%。
数据是趋势,也是启示。从线下,到线上,一个个“全国第一”,成为广州消费市场“全面开花”的有力佐证。
仅抖音直播平台数据就显示,广州每日直播带货品类超过100万种,其中9项排名全国第一,主要集中在美妆护肤、服装鞋帽、家居生活、母婴用品、个护家清、礼品箱包等领域,多年积淀形成的都市消费品产业链与供应链,正在为广州培育多元、时尚、高端的消费场景集聚优势,也是广州持续焕发现代商贸业活力的基础所在。
万商云集的广交会,为广州带来了巨大流量,更是巨大商机。
第134届广交会是历史上展览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的一次广交会。截至10月25日17时,境外采购商累计到会人数约15万人,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到会人数比上届同期增幅超50%。而参展商、采购商们在广州的吃穿住行,都成为拉动餐饮住宿、消费娱乐、商品流通等服务业的强劲力量。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广交会期间(10月15日—11月4日)的住宿预订量已经较去年同期提升350%。
“广交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平台。”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罗政介绍,据有关专家研究,广交会对广州经济的拉动系数约为1:13.6,远远高于一般展会的1:9。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州住宿和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7.8%。“人从众”的爆发式增长背后,广州用好“流量密码”,持续撬动消费市场。
从数据看增量,前三季度,从商品类别看,广州基本生活类消费品持续复苏,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2.8%和11.0%。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5.7%,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实现零售额增长33.4%。
“购”满全城,诚意满满的促消费政策,带动消费市场旺上加旺。政府消费券叠加上“假日经济”,让广州消费热度不断走高;“造节”引流,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向智发力,广州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推动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向新而行,融合线上线下的新消费场景不断“解锁”,带动网络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丰富多彩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激发出澎湃的消费新活力。
魅力“开秀”
领跑全国的“演唱会之城”
10月28日至29日晚,广州体育馆变身“大型KTV”,场内场外,伍佰的粉丝齐声高唱;同一时间,宝能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则响起梁静茹的歌声,与歌迷一同演绎“当我们谈论爱情”。
今年以来,广州市民的朋友圈总少不了各种演唱会、音乐节的“直播现场”。张学友、五月天、林俊杰……大批明星来穗开唱,各类音乐节、Livehouse也对广州别有偏爱,网友纷纷感叹“看不过来!”
往年被歌迷观众笑称为演唱会“广寒宫”的广州,今年以群星闪耀之势“翻盘”,在穗举办展览场次,参展观展人次、举办演唱会的艺人数量均排名全国前列,无论是演艺数量还是含金量上,都遥遥领先,点燃全国歌迷的超高热情。
从已公开演唱会信息的艺人数量来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广州这座“演唱会之城”,还将继续领跑。
数据显示,在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带动下,广州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再创新高,1—8月达31.9%,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同比分别增长31.0%、72.7%和5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运行向好,其中会议展览、旅行社延续高位增长趋势,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0.6%、1.2倍。
广州的流行文化历史,已延续了四十余年。作为岭南文化的集中地、流行音乐的发祥地,“老广”们对经典粤语老歌、流行乐都有着深厚的记忆。因此,在张学友、张信哲等歌手的演唱会现场,总能见到各年龄层的观众,不少年轻网友也肩负起了帮父母“抢票”的重任。
与此同时,广州还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城,13所高校坐落在此,无数大学生在这里拼搏追梦、蓬勃生长。2022年,广州共有165万在校大学生,同比上一年净增9.3万人,意味着每12个广州人中,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
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广州既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毗邻港澳、联通世界,也是多元文化聚集地,消费场景丰富多样,消费群体层次多、数量庞大,是演艺活动天然的优渥土壤。
广州的开放包容,也为全国歌迷所称道。今年,五月天在广州连开五场“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限定版”演唱会,上演了其他城市没有的“大船”表演,即乐队成员搭乘“诺亚方舟”,绕场一周与歌迷近距离互动,引得全国歌迷羡慕不已。
从高空俯瞰广州,广州体育馆、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体中心等众多不同风格的演艺场所依次排布,还有MAO Livehouse、太空间等举办小型演出的空间,充分满足不同规格的演唱会需求。在场馆建设、审批手续和相关服务上,广州政府往往给予较多支持,歌手艺人们得以尽情开唱。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市,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旅行新风尚。
白天City walk,晚上看演出。跨城观演成为许多歌迷的消费选择,在演出前后,“叹”早茶、游羊城,一座城市让歌迷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更丰富的美好回忆。
如今,一场演唱会所带来的不仅是可观的门票收入,更承载了数万人的衣食住行。在演唱会前后几天,海量客流迅速聚集,刺激衣食住行各方面消费,以一种“演艺+文化+旅游”的新兴消费模式,带动地方文旅复苏。
据美团数据显示,鹿晗广州演唱会期间,广州本地景区订单量同比增长120%,广州长隆旅游度假村、正佳极地海洋世界、珠江夜游天字码头等成为最受欢迎的景区。而在蔡依林和五条人演唱会所在的周末时段,目的地为广州的机票火车票购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02%。
在红红火火的演唱会经济加持下,前三季度,广州服务需求持续高涨,以文旅出行为代表的消费热度不断升温,“展演+旅游”模式井喷,无数歌迷游客涌入广州,在这座“花城”上演一场又一场的文旅狂欢,助力城市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