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以七个更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
全市行政村集体年收入均超百万元
南方日报讯 (记者/林郁鸿 王韶江 蒋欣陈)夕阳下,会同村村道上人潮涌动,草坪舞台响起青春乐章。尽管天空不时飘雨,现场依然不断有观众涌入。这是一场由珠海唐家湾镇会同社区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共同举办的“2024喜迎春游园会”,以草坪为舞台,独唱、群舞、唱跳,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会同社区是珠海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社区)之一。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抓好产业落地、集体经济、风貌管控、改革创新、社会参与、发动群众、基层党建等“七个更高标准”,推动“1区4镇50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
20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
总收入均突破1000万元
初春,会同古村,樟树与木棉在青砖灰瓦的古村洒满绿荫。
“大学小镇”活力无限,同洲绿道大环线清爽宜人,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让不少居民直呼:“会同变了!”环境变好了,再加上临近大学和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不少人来到会同投资,其中不少大学生把这里当作创业的第一站。
在珠海,依托不同的地域优势特色,和美乡村建设以人居环境唤醒古村活力,以文旅融合赋能“美丽经济”,让传统乡韵与现代文创交织添彩。
珠海南屏镇北山村,位于现代繁华的商业综合体之侧,这座有着780多年的岭南古村里,至今仍保留108栋历史建筑。在这里,从粤剧到钢琴,从爵士乐到法国轻喜剧,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国际艺术家在创作的身影。
近年来,北山村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国际化元素,邀请国内外艺术家进驻举办艺术类交流活动,成功打造“北山国际爵士音乐节”“北山世界音乐节”两大品牌。2023年,北山村村集体收入超1600万元。
“北山村的古老建筑,经过巧妙的活化与再利用,吸引了很多国内外艺术家来到这里创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村’。”北山音乐节创办人薛文说。
历史人文与现代都市交融,传统村落演绎“国际范”的北山村,是珠海突出兴村富民、宜居宜业,推动和美乡村绘就新画卷的生动案例。
2023年,珠海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台推动“村村有物业”实施意见,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7.3亿元、增长7%,20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坚持“产业兴区”
推动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
珠江虎跳门水道以东,富山工业园鸿钧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内,随着橙色巨型机械臂轻快挥舞,一片片只有0.1毫米厚的异质结电池片,从车间下线即被装车出厂,踏上出海之路。鸿钧异质结项目是珠海市立柱项目之一,从项目启动到完成厂房初步交付仅用198天。
加快产业立柱步伐,加码布局产业新空间,是珠海坚持“产业兴区”,推动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的一个横截面。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把谋产业、联港澳、建载体贯穿到县域经济发展全过程,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和“产业立柱”行动,2023年全市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551个,埃克森、高景、鸿钧新能源等项目加快落地。
如今,珠海高新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园区到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再到主打企业“拎包入住”的富山工业城,一个个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创新园区载体,迸发出产业强基立柱的乘数效应。
发力县域经济,更大潜力在海洋。
沿着更广袤的海岸线,“百岛之市”珠海唱响“海洋牧歌”,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2月28日,“格盛1号”两座数字化智能化养殖平台顺利合龙。这艘“巨无霸”养殖水体,投产运营后年产值超5000万元。
依托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珠海将聚焦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推动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储备项目落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助力桂山岛打造“百千万工程”海岛样板。
- 上一篇:
支持民企培育高级技能人才